Tony's style -- My Log-- 20070126 豔陽下的能高越嶺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Tony又上山去了,這次目標是能高越嶺中段的南華山和奇萊南峰,看看天氣預報,雖然有寒流來襲,但是預報是乾冷,所以想要看到白靄靄的一片雪地似乎是沒什麼希望,不過沒關係,沒有大雪有個豔陽高照的好天氣也是不錯。

這次肉腳stone沒能和我一起壂底,害我這段旅程寂寞了許多,一路上只能和自己的影子為伍照相>"<

一般來說,能高越嶺屬於輕鬆路線,但我一點都不這麼認為,從登山口到天池山莊就要13km,雖然路大條,坡度感覺也不陡,但走起來還是覺得很累=.=",而老師為了要有好照片,決定紮營在天池旁,媽呀,天池距離天池山莊雖然只有1KM,但落差300M,一路上除了吃飯有休息之外,其它停下來的時間就是拍照,可以說沒什麼休息,這最後一公里,我足足走了將近1個小時,上了天池累到沒啥力氣,面對美美的夕陽和雲海...還是沒什麼精神,只能走到天池旁按個二張紀念就好,我心想還要呆在山上二天,機會還是很多的,今天就早點休息吧...8點熄燈睡覺去....


ps:下面的照片中還有許多故事可以說,不過最近實在是太忙,就先擱著吧>"<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,沿著塔羅溪上行、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,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,全長約83公里,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,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、平穩的一條,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。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,262公尺的能高山,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「高」字而與玉山(新高山)、雪山(次高山)合稱「台灣三高」。

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,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,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,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,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,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,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。日據時期,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,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,闢建了能高越嶺道。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,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,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,當時被譽為「電力的萬里長城」。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、雲海保線所、能高中心碑、銅門發電廠、見返隧道等。

能高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,689公尺~3,263公尺之間,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,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、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,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、高山杜鵑、台灣冷杉、台灣鐵杉、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。動物資源有山羌、台灣野豬、台灣獼猴、松鼠、大赤鼯鼠、白面鼯鼠、石虎、華南鼬鼠等。

--摘自國家步道系統http://trail.forest.gov.tw/NationalTrailSystem/TR_H_02.htm





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全部照片
今日人數: 5 | 昨日人數: 2 | 人氣總數: 62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