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攝影與人造光http://www.naturescapes.net/042004/do0404.htm 利用人造光對動物進行攝影一直是一件有爭議的事情 要了解這個問題,對視網膜的基本理解是必要的。 背景 動物的視網膜是由桿狀細胞和錐狀細胞組成的, 冠狀細胞負責夜晚和運動狀態的訊息 而桿狀細胞負責白天和色彩的訊息 相較於哺乳動物, 鳥類有比例較高的錐狀細胞,所以在白天鳥類的視力普遍比較好 而夜行性的動物,就有比例高的桿狀細胞,所以在夜晚的視力比較好 在光線充足的地方,桿狀細胞保持無激活狀態,裡頭的視紫紅素被漂白, (視紫紅色是一種光感色素,功能是把光線的能量轉成電子訊號, 這些訊號最後被傳到腦部的枕狀皮質。) 而錐狀細胞在此時就負責感應光線。 當從光線充足的地方進入暗處,桿狀細胞需要一段時間「激活」 在自然環境裡,這種過程是緩慢漸變的, 從錐狀細胞轉換到桿狀細胞感光的過程,是順暢而沒有中斷功能的 --- 光色素傷害 光毒視網膜症候群,也就是光能對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永久傷害, 在人和其他動物身上已經被研究。 沒有過濾的強烈光線透過外科手術用顯微鏡聚焦在視網膜上, 已經有文件記錄,會對視網膜造成永久傷害, 要造成這樣的傷害,強烈的光線必須聚焦在視網膜上一段時間。 這樣的傷害通常發生在特殊的手術中,因為麻醉劑導致眼球無法轉動 但是在現在,眼科手術的光束已經透過特殊的濾鏡, 就算經過一段時間照射也不會再造成視網膜毒化症。 雷射,一種高度聚焦的光能可能對視網膜造成永久傷害, 事實上雷射被用在各種手術(糖尿病視網膜症、視網膜剝離)中, 能量足夠燒灼視網膜,因為雷射的能量既強又非常集中。 所以當我們考慮各種光線對視網膜的傷害時 聚不聚焦(degree of focus)以及光能的密度(intensity) 就需要被考慮。 --- 閃光燈元件 機頂閃光燈通常只是短時間的猝發,閃光燈通常也用在一定的距離外 所以光是不集中(not focus)而散射的,光能也和距離的4次方成反比 透過flash燈頭的透明塑膠片,閃光的光是散射的。 經過20幾年,臨床醫生和研究者利用ERG(electroretinogram,視網膜電位圖) 研究視網膜的功能和疾病,這些研究包括利用閃光燈觸發, 並記錄桿狀細胞和椎狀細胞發出的訊號, 桿狀細胞通常被放在暗室中5-20分鐘,然後利用閃光燈全光輸出照射一次 然後再照射一次40Hz的頻閃讓冠狀細胞的訊號分離出來 這種閃光燈比一般的閃光燈能量強,常被擺在和細胞只有幾公分的距離 但是和機頂閃光燈一樣光線是散射的。 所以就算閃光的能量很強,距離目標物也很近, 但他不是高度聚焦(highly focus)的 ---- 閃光的影響 突然的閃光燈通常會造成目標物突然停止動作, 但通常他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恢復動作,甚至對閃光的發生毫無反應 閃光的密度、聚焦度、周圍的亮度都是在考慮閃光對視覺的影響必須考慮的因子。 補光,通常是用來平衡現場光和人造光源(現場光線充足), 在這種情況中錐狀細胞是啟動的,他們本來就被設計在強光中工作, 所以閃光對錐狀細胞不會有影響。 在全暗的環境中,閃光燈的閃光的確會造成視力減弱5-20分鐘, 因為強烈的閃光會造成桿狀細胞中的視紫紅素變色, 動物和鳥類在前五分鐘桿狀細胞就會回復50%的功能,再5分鐘回復75%的功能 但這個回復的過程不是線性的,大約在10-15分鐘桿狀細胞就會回復功能 在全暗的環境中,重複的閃光對動物來說因為會造成短暫的視覺功能喪失 所以是不建議的,有道德的自然攝影師不會因為自己的攝影而干擾到目標物的 行為模式。但是攝影最後產生的教育意義或許會超過閃光對目標物的影響, 例如說利用閃光燈拍攝的貓頭鷹照片,也許可以喚起民眾對牠的關注。 多數的夜行性動物並不依賴視覺作為他們的唯一感官, 以貓頭鷹為例,他對聽覺的依賴甚至超過視覺。 結論 要製造出光毒視網膜症候群或是永久性的傷害, 必須使用一束高密度、高聚焦的並在一段時間照射視網膜, 這束光的的強度必須要是機頂閃光的數倍,並且要比閃光燈持續的時間長 補光式的閃光(周圍環境光線充足)不會對視覺系統造成任何影響 在微光環境中的閃光或許會造成暫時性的視力下降,但不會造成永久傷害 在全黑的環境中對夜行性的目標物進行閃光需要審慎考慮, 盡量減少因為會造成一段時間的視力下降 閃光燈不會對人或是動物造成永久性的傷害,即便距離非常近 眼睛被用來接受很強的光像是太陽光,這就是為什麼桿狀細胞會在強光中暫時關閉 閃光燈是一束散射的光線,只有在非常集中及能量很高的情況下 例如說用望遠鏡直視太陽,或是雷射,才會對視網膜造成永久傷害。 可以想像的是,如果科學資訊顯示閃光燈攝影會造成視覺永久傷害 那必然會有管制及相關規範。閃光燈就不會用來拍攝人像, 閃光燈的使用手冊也會有相關警語。(要不然會被告到死吧) 手機、無線電塔、逃脫的兇猛寵物(像是澳洲的野貓、台灣的多線南蜥) 空氣或水污染、遷徙地和棲地的銳減,可能會比在微光、全黑的環境中使用閃光燈 對動物造成更大的影響。只要有限制的使用閃光燈(在微光及黑暗), 並且在明亮的環境中使用閃光燈補光,我們希望能用攝影引起更大的關注 以及對自然的尊重。若是利用攝影引起大眾對於某種鳥類、動物的關注, 我們可能可以讓這些物種的生活環境更好、讓他們可以繼續存活在這個星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