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~~這真的算是一部好的恐怖驚悚片吧!!
沒有太多的血腥畫面,卻一直營造恐怖的氣氛。
雖然結局沒有什麼..但是過程裡就是不停讓你有毛毛的感覺..
嗯~~這部片我在白天看,果然是正確的選擇^^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摘自http://www.tcpc.gov.tw/article.asp?channelid=D52&serial=1367&click=#top
向內心探索 與自己和平共楚—第二屆心靈影展影評
鬼影人
台北市立療養院醫師 詹智堯
「鬼影人」這部電影,從頭到尾都營造一種相當詭異的氣氛,其中一項重要的原素就是場景,片中大部分的劇情,都發生在一處既是醫院也是監獄的「病監」當中,此片將病監描繪得非常陰森與黑暗,此點就足以讓人神經緊繃。現實中,精神科醫院並不像電影中所呈現的那樣嚇人,若真如此,恐怕沒多少醫師、護士能敢在裡面上班。
電影中最具有張力的情節即是「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」,因為精神科醫師向來的形象即是善於觀察他人、分析他人,在許多電影相繼以精神科醫師作為題材之後,甚至被神化到可一眼看穿他人內心的弱點,這讓一般人對於精神科醫師存在著一點畏懼。相對的,精神科醫師也一向都善於隱藏自己,因在傳統的精神分析治療中,治療者必須扮演一面鏡子,反射出病人的內心世界,所以不能表現得太有特色,當病人問及醫師的私人問題時,通常都被技巧性地迴避。因此在精神科的治療中,醫病關係很容易形成醫師比病人地位高的情況。當這兩個角色反轉時,對精神科醫師是很大的衝擊,影片中荷利貝瑞所扮演的主角,相當出色地詮釋了這種衝擊,劇中荷利貝瑞從本來高高在上的姿態,變成被隔離的病人,從觀察人的角色,變成被觀察、被分析的角色。但地位的轉變,比起主角本身對自己的懷疑,就算不上什麼了,因為醫師向來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,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評斷他人,但當主角開始懷疑,自己所相信的事實可能並不存在,而事實又已遺忘,這要如何去接受呢?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已經分不清虛幻與現實,不管看到了什麼、聽到了什麼,都必須去懷疑到底是真是假,這比完全身陷在幻想的世界中要痛苦的多了。
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另一個焦點是「用心傾聽」,劇中描寫荷莉貝瑞原只是一個用耳朵聽、一邊寫記錄的醫師,在不相信病患的前提之下,一直抱著「懷疑」的態度去聽,從醫病關係的角度來看,醫師不相信病人的態度,難道病人感受不到嗎?因此病人也難去相信醫師,不認為醫師可以幫助自己,也不會配合治療。劇中當主角自己體驗過身為病人的感受,體驗過那被當成「瘋狂」、說什麼都不被相信的處境,這才能了解以前在治療中,病人所說的「不要相信把你當成瘋子的人」這句話的無奈,後來主角發現病人「妄想」的真相,才明瞭「用心傾聽」的重要。良好的精神科醫師,不能只聽了病人的一句話,就急於斷定「這是不是妄想?是那一種妄想?」,例如聽到病人說「我媽媽都一直找我麻煩、一直害我」,可不能就說是「被害妄想」。這部片子可以提醒身為醫師的我們,多聽聽病人的解釋,想一想病人所說的話有多少真實的可能性,別急著下結論。
即使這部片子呈現了許多精神醫學的現實,終究仍是一部非常具有娛樂性的電影,全片幾乎沒有冷場,駭人的場面更是不斷出現。這部電影除可推薦給精神醫療的從業人員之外,也推薦給喜歡驚悚片的觀眾。
|